兼職工作一向是大學生們賺點外快的首要選擇,這些錢不僅可以減輕一些家庭負擔,而且還可以買些自己喜歡的東西。尤其是現在的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,各種各樣的兼職信息層出不窮,一些專門提供兼職信息的平臺或者app應運而生。但是這些app上的兼職信息卻不都是準確和真實的,有許多有著壞心思的人,想趁著大學生剛剛進入社會,心智和自制力沒有那么成熟,利用他們賺取不義之財。所以我們在看到,那些十分優惠的兼職機會的時候,不要過于興奮,要多方查證方能去面試工作。
剛剛進入大學的大學生們,往往第一次自己掌握了金錢,把持不住自己的欲望。因此另一個校園的危險應運而生,校園貸。大學生們往往想要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,一不小心的接觸到了校園貸這件事上,結果欠下的金額越來越多,到最后再也還不上了。家境好一點的,值得告知父母,家境差的,或許一個想不開就輕生了。但是也有一些能夠抵得住誘惑的,選擇兼職來賺錢,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。但是近期一種新型的校園貸誕生了,這些校園貸和不良的校園兼職聯系在一起,令人防不勝防。有些學生因此甚至欠下了數萬元的貸款,甚至還和無賴畫上了等號,遭到了法院的傳喚,成為了他們一生的污點。
原來近日一群大學生因為剛剛進入大學,受到了放款平臺的兼職機會的吸引。這個平臺對大學生們允諾,可以讓大學生們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手機等物品,然后提供兼職機會讓其工作還款。這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雙贏的方法。但是根據加入這個平臺很久的的何同學說,這個平臺就是一個無底洞。當時他抱著減輕一下家里的負擔問題,在這個平臺上購買了一部手機,并且約定每月還款550元,12個月還完。但是讓何同學沒想到的是,因為這個平臺上的兼職機會太少,有幾次沒能按時的還款,導致產生了逾期費。并且每逾期一次就要產生一兩千元的逾期費,這讓何同學接受不了,就索性不交了。但是沒過一段時間,他就收到了法院的傳票,但是因為沒有查到開庭的信息,何同學以為是假的就沒去。后來法院強制執行,他才開始和法院聯系,但是此時他就已經被列入了全國失信被執行人的名列之中。
我們又通過聯系另一位加入這個平臺的張同學,得到了更多關于這個平臺的信息。當時張同學剛剛高一,他并不是想要高檔消費才加入的平臺,他是因為想要減輕一下家里的負擔才加入的。她加入的前期的時候,還沒有這個平臺的qpp,他是通過平臺組織的qq群等到方式接兼職的。每個月都要坐滿21個小時,否則就要按照13元每小時的價格補齊現金。自從加入這個平臺之后,張同學的雙休日就沒有休息過,每個雙休日都要往外跑,有的時候甚至要冒著大雨去做兼職,有時候還要去借錢還給平臺,就是怕做不完時間要去還逾期費。
做了半年以后,張同學終于發現了這個自己在這個平臺的行為,完全就是虧本的買賣,對他沒有任何的益處。去年的下半年,他終于還清了平臺上的所有的欠款,他特意去了公司的辦公地點,得到了對方的答復,還清了就沒事了,不用開結清的單據。今年的3月,又有人給她打電話,要他去核對一下欠款賬單,但是張同學用不在學校的理由拒絕了。從此她再也不敢接來自柳州的電話了,他對這件事已經產生了無比巨大的陰影。
這些不小心掉入了網貸陷阱的大學生們,有的有幸還清了欠款得以擺脫,有的卻終生進入了失信名單的行列。一旦進入了失信人的名單之中的時候,就會對他們未來的貸款或者坐飛機高鐵產生影響。這些在他們年輕時候欠下的債務可能會成為他們一生的負擔。
那么這種形式的校園貸款究竟有沒有違反法律呢?這種平臺實際上只是一個借貸的信息中介的平臺,學生們真正的借款人是銀行。如果合同簽署的時候,都是出自雙方真實的意圖,而且不存在欺詐等行為的時候,這份合同就是法律允許的。但是法律僅僅只對年利率百分之24的利息進行保護,對百分之36以上的利息不給予保護。也就是這些大學生們可以只償還百分之24的貸款,其他貸款可以不用償還。